嫁双骄 第145节(1 / 2)

嫁双骄 双瞳烟华 2340 字 1天前

觅瑜看向盛隆和。

盛隆和放下书,起身:“也行,那我们明日再来叨扰师父。”

“不叨扰,不叨扰。”陈至微笑呵呵道,“记得给为师包一两茶叶就行。”

回到庭院时,已是晚霞漫天,夕阳的余晖笼罩着晶莹的白雪,绘出一幅宏伟绚烂的胜景。

觅瑜斟了一盏热茶,递给盛隆和,祛除他身上的寒气,问道:“方才在师父那里,听闻守明道长取走了书籍,夫君为何面露异色?”

她心思细腻,见盛隆和除了通达道人之外,不喜太乙宫中其余人,不加以尊称,便也跟着疏离了关系,没有用师伯称呼。

盛隆和抿了口茶,淡淡一笑,道:“没什么,只是有些奇怪,好端端的,他问师父要这些书作甚,又不是什么绝世秘籍。”

“也许,他是心血来潮,想要拜读一番?”她猜想。

他不这么认为:“《六国》为史传之首,但凡读书之人,都会收藏一套,再不济,藏书楼里总有,何必舍近求远,问旁人要?白白欠下一个人情。”

虽然读过书,但没有收藏的觅瑜:“……”莫名有些气短。

“那,”她努力装作自己也收藏了书,“夫君觉得,他是为了什么?”

盛隆和思忖着,摇摇头:“我想不出来。”

“罢了,”他将茶盏置回案上,“也许是我多想了,等明日见了师父,我再问一问。”

翌日,下起了雨。

天空阴云密布,不见片缕阳光,淅淅沥沥的雨虽然不大,却带着冬日特有的寒意,将皑皑白雪化成一地湿滑泥泞。

盛隆和看着这幕情景,蹙了蹙眉:“今日天色不好,你还是别出门了,我替你去向师父要答案,等回来再转告给你。”

觅瑜想和他一起去:“不碍事的,师父的住处离这里不远,走走就到了。以往我也走过下冬雨的山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他温柔一笑,拢过她的手,包裹在掌心中:“我是担心你的身体,冬日雨水寒气深重,你身子娇弱,万一着了凉、受了冻,可怎么好?”

第151章

“我身子不弱的。”觅瑜辩白, “这些天,你几时听我咳过嗽?师父也说了,我的身子养得很好, 没有落下任何病根。”

“是啊, 师父还叫你好生将养。”盛隆和道, “冒着冬雨行路,似乎不包含在将养的范围中吧?”

她哑然,想了想,决定换一种法子, 摇晃他的胳膊,撒娇:“夫君,你就答应纱儿吧, 我想和你一起去——”

他有些失笑:“不过是去一趟师父处, 如何值得你这般央求?你若实在等不及, 想知道师父的回答,不如我派人请他过来?”

这样固然能够解决问题, 却违背了觅瑜的初衷,而且也很失礼,哪有见天色不好,便让长辈自己上门的?虽然通达道人不一定会介意就是。

她道:“不是去师父处值得纱儿央求, 是和夫君一起去,值得纱儿央求。”

“是吗?”盛隆和笑了笑, 看上去有几分欢喜, 亦有几分关心,“可是我这些天带你出去得少了, 让你感到无聊烦闷?想外出赏赏景、散散心?”

当然不是,只要有他陪伴, 不管是在哪里,她都不会觉得闷。

但是觅瑜想了想,她应下这话,说不定能让他松口,遂点点头,轻抿着嘴,露出一副被说中心事的模样,乖巧道:“……是有一点。”

盛隆和果然松了口,温言道:“好,那我们便一块过去。等天晴了,我再带你去别处转转。往后你若是觉得闷,记得及时同我说,不要憋在心里,知道吗?”

她悦然莞尔:“嗯!”

“对了,”她想起一件事,提醒道,“给师父的茶叶不要忘了,师父一直心心念念着。”

“放心,不会忘的。”他笑着给她戴上风帽,裹严实斗篷,确保不露出一丝缝隙,方命人取来雨伞,接过、撑开,与她一起走进蒙蒙细雨中。

上善若水居。

陈至微先是谢过他们送来的茶叶,然后有些为难地开口。

“这个……为师去问了你们师伯,得知他把那批书送进了藏书楼,并且只记得在丁亥房,具体是放哪张书架上忘了。”

“你们师伯打算等过两天得了空,便去藏书楼里把它们翻出来,看看有没有为师的医书,如果有,就把它还回来。”

“但为师想着,你们师伯身为都管,掌管宫内诸事,随着年关将近,越发忙碌,不好用这等杂事麻烦他,就准备自己去找。”

“所以,你们……”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和他们商量,“要不,改日再来?”

觅瑜一愣,下意识看向盛隆和。

盛隆和没有看她,询问:“他为什么要把书送进藏书楼?藏书楼里缺这么一批书吗?如果缺,他为何不差人采买,而是用师父的书补上?”

陈至微呆了一呆:“是啊,为什么呢?这些书也不难得,山下随便找间铺子就有,除了为师怎么都找不到的那本,是从师父处得来的……”

“可是那本书也非绝版,但凡入了太乙宫的书籍,无论价值几何,皆需抄录一份,收进藏书楼里,以免丢失遗漏、遭受水火侵袭……”

“这就更说不通了。”盛隆和道,“师父这里的书,藏书楼里都有,他何必找找师父要?”

陈至微摆摆手:“话不能这么说,藏书楼是宫中重地,寻常弟子不得轻易入内,就算进去了,也不能随便乱逛,只能去指定的房间,翻阅指定的书籍。”

“当然,你们师伯可以随意出入,但是也得以身作则,不能把书带出去。藏书楼离他的住处又远,往来多有不便,他想免去麻烦,向为师要书,说得通。”

“还是原来的问题,”盛隆和道,“师父的书不是什么绝世秘籍,正如师父方才所说,随便找间铺子就有,他为何不自己去买?”

“哎呀,你不明白。”陈至微道,“你身份尊贵,钱财不缺,随手送人就是千两黄金茶,我们不同,每个月就领那么一点柴米钱,得省着花。”

“买书虽然费不了几个钱,但也比一顿饭贵,如果能分文不取地得到书,又何必浪费银两呢?这一点,为师很能理解,很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