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明明与她一样,却可以一直跟在李旦身边无风无浪,还能在人人艳羡之中安度晚年。
淑妃嫉妒贤妃的运气,她进宫后与淑妃关系要好,两人总是同进同出,贤妃成了十分方便下毒的对象,淑妃从画画所用的丹砂里面提炼出水银,再一点点喂给贤妃吃,眼见贤妃就要被毒死,她终于按耐不住开始给皇上下毒,因为皇上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多人注意,所以她一开始的量很小,打算积少成多,不曾想到在此时事发。
淑妃恨所有跟她命运相关的那些人,也包括已经去世的两位皇后。她就连去世的人都不肯放过,特地在两位先皇后的灵前摆上她们最不喜欢,闻了就会难受的香。
每月的初一太平会去仪光庙给两位先皇后上香,她是少数知道两位皇嫂习惯的,她闻到那股特别的檀香味觉得不对劲,问明这香到底是从何而来,才从太子妃牵扯出淑妃。
经过救治解毒之后,中毒深的贤妃留下了少许后遗症,会影响生活,但也与寿数无异。中毒浅的皇上就运气好的没什么大碍。
弑君之罪,必死无疑。在事情的最后,淑妃亲自面见皇上,说出她的不甘和愤恨。皇上亦亲手杀死了她做为了结。只不过在那之后皇上就异常沉默,大家都以为是因为淑妃背叛了他,想要置他于死地,才给皇上这么大的打击。其实,只有皇上一个人知道,淑妃临死前告诉他一件事,就是太子夫妇二人知道淑妃的举动却似乎乐见其成。
太子本来以为罪魁祸首被处置这件事情就此尘埃落定,却在事后才得知他被禁足的原由——加了料的檀香在太子妃的促成之下才能放到两位皇后的灵前。
两位先皇后不喜清幽怡人的檀香,甚至闻过之后会有呕吐晕眩之感,这个话题,宫里几位主子曾经闲谈的时候提起过,太子妃一向事无巨细,没可能不知道不记得。若她是明知道还放任如此,就其心可诛了。
还有,淑妃之所以能够收集那么多的水银,是因为她宫里绘画材料的份例过高,起码是正常的三四倍之多,这还是淑妃为了掩人耳目,没有一次多拿,否则掌管宫务的太子妃竟是不打算限制淑妃作画份例的。
淑妃能惹出如此大祸,没有太子妃的帮助根本不可能走这么远。
太子和太子妃一向被视为一体,皇上自然会认为太子妃知道的事情太子也知道,甚至极有可能就是太子授意的,虽然皇上不愿意那么想,毕竟不会所有人都不那么想。
太子说不知这些事,从未听说此事,他一力的否认,在太子的百般证明和自辩之下,皇上认为他与这件事情无关,不过心里存了个疑惑的疙瘩,对外只宣称淑妃的罪行,连太子妃的嫌疑也被按了下来,只算失察之罪。
李隆基经过这次风波之后,也感觉到皇上对他的态度变了,不再像以前那么信任。最憋屈的是,明明不是他做的,竟然成了嫌疑犯。的确没人能将他定罪,他却也无法证明清白。毕竟如果他换一个角度去看此事,都会认为太子妃有嫌疑,可是他又清楚的知道王臻不跟他商量的情况下绝没有那么大的胆子,绘画份例应该只是个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