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新式装备(1 / 2)

回唐 锦衣夜行 1604 字 3天前

证实了自己的火箭可以实用了,方炎也很高兴,虽然看着内容,但是自己动手做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烦,而且整个过程还是非常凶险的,不过最终的火药装量还是定下来了,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最大程度发挥火箭的威力。方炎准备批量生产的时候,再把这个火药装填量给定下来,定装火药可以避免很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现在还只是初步摸索阶段,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的,而要把这些火箭投入到投入到实际使用中还有一段距离,至少还得训练出一批正确操作火箭的士卒来。

火箭被呈到了李世民那里,李世民自然是高兴的批准了方炎的请求,让炼器坊开始按照方炎的要求批量生产了,只不过这火箭制作颇为精细,稍有误差就会准头大失,而且完全是手工制作的,一个工匠一天下来也只能生产一根火箭,不过方炎也清楚,火箭在原先的历史上一直地位都非常的尴尬,哪怕是更为先进的火枪,很长一段时间在战争中的地位都很尴尬。

虽然各种原始的火铳、火箭、震天雷在宋朝的时候就被发明出来了,也被使用到了军事中,但是其地位一直都是军中辅助使用的,主兵器依然是冷兵器,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是多方面的,初期的火器安全性不能保障,直至明末的三眼火铳,安全性一直困扰火器发展的瓶颈,开枪的时候总要担心会不会把自己给炸伤了,除了安全性之外就是造价昂贵,跟冷兵器相比用火器打仗简直太奢侈了,所以从宋到明几百年的时候,哪怕是火器技术相当成熟了,冷兵器依然是统治地位,火器一般都是贴身之前放上一通,杀敌效果还不如恐吓效果。最后就是保存难了,这些诸多的问题才让火器普及如此之慢,即使是以大唐现在的国力,也很难让火器装备到每个士卒身上,顶多弄出一支火器兵力作为精锐。

制作火箭的工匠也不用方炎操心的,工匠局里就有很多专门制作箭头的工匠,用他们来制作火箭却是最合适的了。方炎担任了铸造局的火炮制造监管,虽然自己弄出来了第一台火炮,但是那只是实验性质的,既不安全也无法批量的生产,所以方炎这几天都在忙活着火炮的生产流程,这事别人也插手不了,全靠方炎一个人之力了。

火炮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材如何,如果用一堆生铜烂铁自然是万万不行的,方炎先是视察了一番铸造局里已有的材料,虽然也有熟铁,但是还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所以方炎亲自组织工匠将生铁炼成熟铁。在炼熟铁的过程中又加入了稻草灰和黄土等物,不断的洒入火中,这是为了把生铁里的铁渣子淅出来。如此炼上五到六次,每次循环这样的过程,等到炼完六火之后再冷却一天,第二天继续炼,每一炉都至少炼到十火以上,最后六七斤的生铁被炼成一斤的熟铁,才算是炼熟了。

有了熟铁之后,便要把精炼出来的熟铁打制成铁块了,然后把铁块分成八块,再将每一小块都打成瓦状,中间厚两边薄。好在铸造局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打铁的师傅了,偌大的铸造局里热气朝天,精装的汉子们裸着上身,挥洒着汗水,一遍又一遍的用大锺敲打着,火星四溅,铁与火的淬炼,这样的过程最为耗时耗力了,方炎调了一百多个打铁师傅操作这个过程,一时间整个铸造局里都是一阵接着一阵的敲打声,一幅热火朝天的样子。方炎也没想多要,这火炮生产难度大,运输也麻烦,现在也只能当作是辅助武器,第一批能造出几十门合格的就满意了。作战的时候还是以恐吓敌人为主。

在铁匠们热火朝天的干活下,最后得到了大量的瓦状的铁块,然后就是接合了,四个铁瓦合成一体,得到一个铁筒,然后再将两块铁筒连接到一处,如此一根炮管便有了。不过这样的炮管还是不能使用的。

最后一步就是加厚炮身的炮腹、装药、发火处,这些地方都是极其容易爆炸的,先是用铁瓦包裹着锺打,然后再用粗铁丝合围成箍,使其坚固。如此一来,炮管的粗胚便得到了。最后再呆上架,用墨线吊准线,这是一个精细活了,不能有一丝的偏差,这个时候得到合格的炮管还要用钢钻把膛内铣的又光又亮,至此一根火炮管就算是完成了。

就在方炎每天钻在铸造局里忙活着火箭和火炮的制造时,朝庭上对李元昌、李佑等人的叛乱处罚也诏告天下了,因为受到牵连的人很多,一时间人人自保,李世民纠结了半个多月才最终下定了决心,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朝臣的压力,谋反当诛,这是大唐律法上写的明明白白的,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李世民是又痛又恨。

太极殿中,这会儿坐在书桌上的李世民正批阅着朝中的奏折,刚刚从失去皇后长孙的悲痛中还没有缓过神来就又遇到了这样亲人谋反的事情,让李世民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不过心志坚定的他却一天也没有松懈了,站在一边的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龄,杜如晦的儿子这一次也参与到了谋反之中,原本要被斩头的杜荷最后因为杜如晦的求情而被流放到了边关,杜如晦如今也六十多岁了,李世民不忍看到他丧子之痛,虽然杜如晦最终证明与此事毫无关系,但是君臣二人之间也难免出现了隔阂,房玄龄想了想说道:“陛下,此次谋反名单的人多已伏诛,不过还有一人,陛下是不是忘记了,就是东宫的贺兰楚石,名单上也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