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反击(2 / 2)

颜行平静的坐在马上,看着面前的一切,心里那口憋了很久的恶气,终于得到了一些消除。

一战功成!其实仔细想想,胜了这些纨绔子弟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希奇的,真正将军的荣耀是要把百战军的战旗插到北京城楼!

“将军,清军已败,士无斗志,何不趁胜追击!”

看了一眼大声请战的何奋,颜行点了点头:“报告谢将军,我军得州大捷!何奋,以你为前部先锋,督军一千,给我死死咬在清军后面,往死里给我打!”

“遵命!”何奋意气风发的声音久久飘荡在了空中......

.....

就在陕西大捷的时候,河南的反击也已经完成了准备。

僧格林沁和德寿不同,德寿是个花花公子,但僧格林沁却是久于战场的老手,而他手下的那些精锐骑兵,也成为了百战军最大的对手。

夏侯清并没有急着要歼灭僧格林沁主力,而是把目光投放到了做为前锋的三千余清军身上。

反击首战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俞锋成了指挥这一战的不二人选。

五千百战军悄悄出发,先向北行进到鹤壁一线,先做出从鹤壁北出击清军的迹象,清军的将领根据前几次的经验,必会认定百战军这一次还是按惯例北上进军,清军逐渐会放松对西面的警惕。

从鹤壁到西面之荻嘉,不算远也不近。然而这段行军非常有技术含量,首先要做到一点,保密,必须要严格保密,因为离着清军太近了;其次要急行军,越快到既定区域,越不容易泄密。这就对军队的纪律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

但是这是非常实在的一场硬仗,大迂回,容不得半点差池。俞锋之前数次出击清军的优秀表现,使得他成为指挥这一战的不二人选。

俞锋指挥军队疾速向荻嘉方向推进,非常顺利。荻嘉的位置非常重要,是连接清军大部之间的重要通道。

俞锋的大军到达荻嘉时,清军还沉浸在一片即将取得胜利的欢乐气氛中,所以结果很简单,清军这三千人全军覆没,在一片忙乱和迷惑中被斩下的项上人头,成为俞锋功劳簿上的一个数字。

荻嘉失守,顿时清军大乱。俞锋随即指挥马不停蹄,连续进攻。对方是毫无防备的,没有任何有组织的反抗行动,这一战几乎就是扫荡。俞锋大军所到之处如神兵天降,成群清军人跪地投降。

俞锋所部七日之内,连续作战十一次,每战必捷,杀的清军闻俞锋之名问望风而遁,俞锋此战,名动天下!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可能心里有一些不太愿意,那就是夏侯清。

本来自己给俞锋下达的命令,只有歼灭清军前锋部队,但没有想到的是俞锋居然马不停蹄,十一战皆捷,这未免有些让夏侯清的脸上不太挂得住了.......

还有一个人也对俞锋恨得咬牙切齿,那就是清军的统帅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自幼出身贫寒,他出生时,母亲还在地里干活,以致于将他生在大地里。这一年是1811年。僧格林沁是双胞胎的弟弟,名字的蒙古语意思是宝狮。

1825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札萨克索特纳木多布斋病故。因为索王无子,僧格林沁到京城参加从近支家族中选嗣。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嗣子,承袭了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多罗郡王。

让僧格林沁大放异彩的是和太平军北伐之军的战斗。

当年派太平军名将林凤祥和李开芳杀到了河南。咸丰皇帝大惊失色,认为“京都根本重地,防范稽查均关重要”,命僧格林沁协调左都御史花沙那专办各旗营防事宜。

僧格林沁奉旨后,知道八旗兵已是样子货了,根本不能依靠。于是,一边急调察哈尔蒙古骑兵四千人来京驻扎,一边又从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三盟各调以前马队,开赴热河围场听候命令。

这一年八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河北正定地区。咸丰帝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并在乾清宫向僧格林沁授刀,拥有代帝行事的专权。

授命后僧格林沁立即统领他的骑兵部队和八旗禁军出征,驻扎涿州。十月,北伐军由沧州进入天津静海县独流镇,直逼天津。僧格林沁率清军急速进入天津,大战太平军,阻止了其北进。1854年5月,僧格林沁在天津静海县的子牙镇,大败太平军。咸丰帝亲闻僧格林沁骁勇善战,赐“湍多罗巴图鲁”称号,满语为急流一样不可阻挡的英雄。

同年六月,僧格林沁趁大雨季节,“挖壕筑围堤,以水为兵”,引水浸灌北伐军营连镇,用计大败北伐军。北伐军首领林凤祥被俘。至是年末,万余人全军覆没。僧格林沁因此被加封为亲王......

僧格林沁从此名扬天下,但现在的对手却不是太平军了,而是百战军,百战百胜的百战军!

可惜,随着清军援军的到来,僧格林沁却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大捷,反而接连损兵折将。

僧格林沁决定报复,在安阳到汤阴一线,僧格林沁集中起了自己的全部主力两万六千余人,其中骑兵占到了五千之众。

骑兵是战争的骄子,但这只是个历史的概念。当长弓或射击武器问世后,骑兵战术就遇到了克星。因为长弓手或步枪手可以轻易地打击面积远远大于步兵的骑兵,将骑兵射落马下。僧格林沁的骑兵面对的就是已经大部火器化的百战军!

如果仅仅只是骑兵对决的话,僧格林沁有很大的可能取得胜利,但这只是一个设想而已,战争之中永远也都没有假设。

当只有区区一万三千众的百战军列阵对面之后,僧格林沁并没有把这些敌人放在心上。

骑兵开始冲锋了,几乎同一时间,对面阵地上的炮火响了起来,那些战马受到了惊吓,发出咴咴哀鸣,反而掉头向后跑去,而这,却一下带动了清军步兵阵脚......

而那些竭力控制着战马的蒙古骑手,有一部分冲了上去,凭心而论,这些蒙古骑兵的表现非常之英勇,但他们却是用手里的长矛、马刀和弓箭等冷兵器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

远处,站着一个身材极为高大的蒙古旗手,他手执一面写有黑字的大黄旗,并且把这面旗帜不时指向所有的方向。此乃僧格林沁之旗,所有军官的眼睛都注视着它,因为它正向全部清军下达着命令。

子弹、炮弹在他的周围呼呼作响,飞啸而过,而他却依然镇静不动。最终,一发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响,于是大旗也向一旁倒去,随着它的旗杆而去的是一只紧紧抓住它的痉挛的手......

就和这名旗手一样,僧格林沁所指挥的清军也同样遭受到了这样的命运.....

蒙古骑兵是勇猛的,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已经不只是勇气,还必须有实力。而实力强的战胜实力弱的,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僧格林沁骑兵的失败不仅是蒙古骑兵称雄天下的结束,而且宣告了建立在冷兵器基础之上的大清国旧军队走到了尽头。

僧格林沁败了,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没有热血沸腾的战斗,败的如此简单,轻易,败的如此的让清军觉得沮丧。

没有用什么计谋,没有用什么伏击,只是最直接的正面对决,但火器却打败了僧格林沁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

僧格林沁终于开始知道,自己的骑兵已经被历史所淘汰,不会有任何的怜悯和同情,只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而已。

就好像曾经强大的大清国,也即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大清,随着这一次次的失败,它们所要面对的命运,其实早就已经被注定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 target=_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