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入宫(1 / 2)

将血 河边草 3221 字 1个月前

“微臣参见太后娘娘。”

“平身吧,来人赐坐。”

太后赵氏没看上去没多大变化,四十多岁年纪,保养的极好,乍一看上去,也就三十许人,没穿凤冠霞帔什么的东西,很是随意的穿着一身深色衣裙,上面纹饰繁复,不用琢磨,反正赵石是瞧不明白。

和当年那个未语先笑,姿容妩媚的女子不同的只在于眉宇之间少了几分靓丽,多了几分慈和与威严。

说起来,赵石这是第二次见到太后,虽说这位太后娘娘对他照顾颇多,但就算是以赵石现在外戚的身份,等闲也见不到的,今日请见,也算颇为顺利,没等多少时候,就被人带入宫来。

这里没有外人,赵石也不知客气为何物,站起身一屁股就坐在了座位上,说好听些,那叫不拘小节,说难听些,就是不懂规矩,连个谢坐都不会,显得有些狂妄,但太后赵氏却是不以为许,丝毫没有见怪的意思,上下打量了一番赵石,反而眼角眉梢带出许多笑意出来。

几个贴身伺候的宫女太监都在她身边多年,只一瞥就知道太后这是高兴着呢,都是暗自咂舌,早就知道太后娘娘对这个侄孙着紧的很,前些时更是因为此人伤病缠身,还将陛下从百忙之中传过来,虽然没有疾言厉色,但话里话外都是埋怨皇帝不该急着将有功之臣召回来,以致其病倒路途的意思。

直到后来皇长子殿下回宫复旨,说眼前这位没有大碍,估计只是染了些风寒,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太后娘娘这才安心下来,闲时还曾嘀咕,那小子一惊一乍的,别是立下功劳,不知自己个姓什么了吧?

这样的殷殷关切,是何等的荣宠,他们这些身边伺候的哪里会不明白?不说陛下那里如何,只太后娘娘这里,除了凤翔那位老爷子外,再无一人有此分量,今日一见,也果然便是如此了,陛下又是至孝之人,所以说啊,只要太后娘娘在一日,眼前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大人那只能是一个稳如泰山,只要别犯下谋逆那样的大罪过,荣华富贵在家里等着就能送上门来的,旁人比不得。

“赵石啊,不在家中静养,怎的跑到哀家这儿来了?”

表情似笑非笑,带着玩味,赵石只微微一瞥,就能瞧出这位太后娘娘表露出的童心来,心里嘀咕,不是合着伙儿在玩人呢吧?香侯府那些丫头片子没完没了的,把别人家当做了自家的后花园,还为此请下了懿旨,他这里虽是满脑门儿的官司,但还是清楚,就好像小孩子赌气,一个去找大人没什么,毕竟人家是女人嘛,要是他也来这里告状,就没什么意思了。

不过,显然,对于这些女人他也没什么好办法,来硬的,开玩笑,男人和女人打架,只要不是在战场上,女人挠你几下没关系,只会让人觉着这女人颇为彪悍,泼辣,惹不起罢了,最多最多得个母老虎的称呼。

但若是你反手扇人家个耳朵,或是锤她一拳,对不起,立马就会让一大群人看不顺眼,好男不跟女斗懂不懂?在家大老婆也许没事,你打个外边的女人试试,有理也得变成没理。

再说香侯府的女人那是平常的女人吗?来硬的人家真还不惧,除非带兵围了香侯府,来个斩草除根,但那可能吗?到了赵石如今的地位,一些比较激烈的手段已经不可能再用出来了,顾忌多了嘛,换句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一些位置你只要坐上去,也就同样多了许多的限制。

所以说,这说话就得需要些技巧了,微微垂下眸光,“回禀太后娘娘,静养的差不多了,所以想出来透口气,又想起回京多时,还没给娘娘请安谢恩,所以今日就过来了。”

这下不光是太后赵氏轻笑了一声,不远处伺候的宫女太监也都掩住了嘴,都觉这位威名赫赫的得胜伯大人说话实在爽直的可爱,不过带兵之多如此,到也不算奇怪。

那边太后赵氏面容一肃,“不是来哀家处躲清闲的吧?”说到这里,再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果然,赵石嘴角了一下,不过却还是顺着话头道:“娘娘猜的不错,微臣家中闹腾的厉害,微臣实在不堪其扰。”

“行了,哀家知道了,这宫里啊,旁的没有,清静却是不少,哀家这里也没什么来,你既然入宫一次,不着急回去,就在这儿陪哀家说说话吧。来呀,今日得胜伯留膳,让他们做些精致的送过来。”

“赵石入宫来了?所为何事?”

乾元殿,景帝皱眉,脸上微露不悦。

“得胜伯入宫觐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留膳玉福宫,所为何事好像……是……”

“吞吞吐吐的,还想用假话糊弄朕不成?”景帝微怒,心里更是不舒服,这些时日他也是疲倦的厉害,蜀中诸事接踵而至,已经几晚不曾好好安眠,脾气也是略显急躁。

而前些日,几个御史联名上书,所议荐官之事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御史台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朝中吵的激烈,中书六部重臣也多有参与。

而御史们也不怕,越是有争议的事情,才越能显出御史台的地位来,这个谁都明白,唇枪舌剑了好几日,最终还是参知政事李圃等人备言利害,将这风波压了下去。

而荐官也改为了选官,选官一概都是流外,且景帝这里也下了恩旨,体外之意,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有人不高兴吗?有,太多了,颜面大大受损的就不只一个两个,就别说实际利益受损的了,尤其是那两个几乎一跃而成七品县令,就几乎等同进士及第的荐官,更是当头挨了狠狠一棒。

但有高兴的吗?也有,科班出身的大人们高兴啊,十年寒窗,一朝入朝,也只那么几个人能牧民一方,其余多数不是翰林院,就是从品的小官儿做起,你无才无德,只个幕僚穷酸,一朝幸进,就成了人上人了?那我等这许多的苦熬打拼算什么?可以说,支持者也非一个两个,尤其是那些将要入蜀为官的小吏更是高兴,县官主簿县尉的缺职一大堆,那些荐官一下子都成了流外,那这些位置说不定就能落在自家头上也说不定?

这一番风波下来,有人欢喜有人忧,好在其中利弊到也清楚,起码景帝李玄谨这里就将几个上书的言官叫进宫来,当面嘉许之,陛下这般举动,大臣们自然明了,也再无人敢于此事上纠缠。

其实这场风波当中,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吏部,之前的荐官皆出权贵之家,根本没吏部什么事,只管甄别盖印,那有多大的意思?

这回好了,权出吏部,旁人无可置喙,这可不是想什么得罪不得罪人的时候,吏部一应官吏大喜之下,不几日,就将章程拿了出来,中书修改议决,送交皇帝手中,再明发出去,一圈下来,吏部职权大增,门庭若市,隐隐间已能瞅出些六部之首的气象来了。

一番纷扰下来,对有功将士的封赏却又被拖慢了许多,而赵石这里大家伙儿都有些纠结,更是放在了后面。

其实在此事之上,景帝李玄谨这里也未尝没有冷上一下,瞧瞧自己这个腹心之臣会如何的意思,帝王心术,谁又真能猜得透呢?

话说回来,开始时还是满意的,赵石回京,径自回了自己府上,见的人也是有限,去李府一趟,据说和李敢当也是不欢而散,有些跋扈,却也让人放心,更没有四下奔走打听,还算不错,看来外间风闻,多数是不可信了。

等到朝堂风波乍起,景帝李玄谨这里是真顾不上旁的了,每天都睡不了几个时辰,哪里还顾得上听人说赵石怎样怎样?

到了今天,这才闲下来一会儿功夫,心血来潮的叫来人问了一声,一问之下,却是心中微恼,赵石竟然进宫来了,见的还是太后娘娘,太后那里对赵石的恩宠他个做儿子的能不知道?这就不甘寂寞了?不先来见朕,却去太后那里,难道也有了钻营之心?

心里不舒服,又见回事之人吞吞吐吐的,他这里火气渐升。

回事的太监出身内衙,看眼色也是一等一的,立马整个头都埋了下去,掩住脸上的古怪,嘴上却不敢有半点怠慢。

“启禀陛下,得胜伯入宫恐怕是与香侯府有关?”

“哦?”景帝有些惊讶,赵石军中有香侯府的女营,这个他是知道的,但为了香侯府入宫?此事从何谈起?难道。景帝脸上神色也古怪了起来,这赵石不是又瞧上谁了吧?

也不怪以景帝帝王之尊,却立马想到这个,赵石年纪小小,就和李家的姑娘勾勾搭搭,后来一进景王府,就收了一个景王府的歌姬,去一趟青楼,就对青楼女子动手动脚,出征在外,又和种家的姑娘不清不楚,眼光有些特异,而且有主意的很,李敢当和他一直不睦,还是逼着人家嫁了姑娘,府里后宅的女子也多,虽没听说他广纳姬妾,但离不近女色却也差了老远,不会是又所以进宫来求太后做主的吧?